孩子愛生氣怎麼辦?看懂小孩易怒原因與實用教養對策


孩子動不動就生氣、摔東西、大哭大鬧讓你感到挫敗?親子天下深入解析孩子情緒爆發的心理原因,陪著父母幫助孩子從情緒中學習自我調節。

當孩子愛生氣
孩子愛生氣怎麼辦?看懂小孩易怒原因與實用教養對策。圖:Shutterstock

孩子動不動就生氣、摔東西、哭鬧不休,讓你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教養方式有問題嗎?我們能理解你的感受。親子天下社群中心這篇文章不是要教你成為完美爸媽,而是幫你看懂孩子愛生氣的「背後故事」,再給出實際有用、科學有據的建議一起陪伴孩子成長。

為何孩子容易生氣?深入解析背後的情緒密碼

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情緒爆炸,作為家長的你可能會忍不住懷疑:「是我教不好,還是他脾氣真的太壞了?」

事實上,孩子的憤怒行為往往不是「故意」的,背後其實有著認知發展與環境等多重原因,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看懂,每個「生氣背後的可能訊號」。

1. 情緒調節能力尚未成熟

根據耶魯大學醫學院《Yale Medicine》的說法,幼兒期的孩子尚未發展出成熟的情緒調節能力,因此在面對挫折時,容易以哭鬧或發脾氣的方式表達不滿。

這與心理師蔡宜芳所指出的「情緒腦與理智腦發展不平衡」觀點互相呼應,她認為學齡前兒童的杏仁核(情緒中樞)已開始活躍,但負責控制衝動與計劃的前額葉皮質區尚未成熟,導致孩子在面對刺激時像是一輛只有油門沒有煞車的車,難以控制情緒的暴衝。

2. 語言與情緒表達能力尚未發展完整

由於孩子的語言發展尚未成熟,常常無法清楚表達感受,於是以哭鬧、摔東西的方式來釋放挫折與怒氣。心理師駱郁芬曾建議,家長應先幫助孩子釐清「自己發生了什麼事」,並示範如何說出情緒,例如:「因為積木堆不起來,所以我很生氣。」這樣可以讓孩子逐步建立表達情緒的語言能力。

清華大學幼教系教授周育如在《聽寶寶說話》一書中指出,華人社會對情緒教育一向較為忽略,導致孩子從小缺乏豐富的情緒語彙。

她提醒,孩子若無法將內在情緒具象化,往往只能用行為爆發來反映心情。因此,從小建立「情緒詞彙庫」,例如使用情緒圖卡、情緒繪本等工具,能有效幫助孩子發展「情緒說話力」。

3. 家庭環境與教養方式的影響

以專業心理健康為主軸的內容平台《Psychology Today》就有文章提到,家庭中的高壓衝突、不一致的教養方式,或是父母自身缺乏情緒管理能力,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。

也就是說,若父母習慣以吼叫來應對情緒問題時,不僅無法收效,還可能強化孩子模仿「以怒制怒」的行為模式。

說句實話,如果你經常情緒失控,也請原諒自己。這不是你不夠好,而是這個社會從來沒教過我們「怎麼處理情緒」,所以我們更要從自己開始學起,然後才有可能教得會孩子。

當孩子生氣時,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管理憤怒?

當我們理解了孩子易怒的原因,下一步就是實際行動,這並不是叫孩子「你不要再亂發脾氣」,而是幫助他們「有話好好說、有情緒能自理」。

以下幾種方法,都是親子天下社群中心整理出來可以即刻上手的實用策略。

 1. 建立情緒語彙與敘事能力

周育如建議,教導孩子情緒力的第一步就是豐富他們的情緒語彙。透過「我的感覺」和「他的感覺」等遊戲,孩子能學會辨識情緒背後的原因;而使用《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!》等情緒繪本,則有助孩子將抽象的情緒內化並具體化。

此外,引導孩子說出「最難過」、「最生氣」的經驗,也能促進其情緒敘事與語言表達能力。例如讓孩子透過繪本學會用「我好委屈」這種語句,而不是「你都不理我!」。

2. 情緒來臨時的實用引導

臨床心理師駱郁芬指出,在孩子情緒高漲時,講道理並不奏效,應先穩定情緒再來引導。這時候可以使用同理式語句,例如:「你現在很生氣,是不是因為哥哥搶了你的玩具?」幫助孩子辨認與命名情緒,讓他們的大腦逐步從情緒腦過渡到理智腦,這正是「幫助理智腦成熟」的重要歷程。

舉例來說,當孩子生氣時你該說的不是「你不要生氣了」,而是「我知道你在生氣,我會陪著你慢慢說清楚」。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神變了,那是他終於被看見的樣子。

3.提供情緒可以降落的環境

當孩子正在生氣、哭鬧時,環境能不能給他一個「安全降落的場域」?這一點非常關鍵。許多父母在情緒現場會選擇不斷糾正、講道理,但那往往只會火上加油。

真正有效的方法,是創造一個減少刺激的空間,讓孩子得以平靜:比如把聲音降到最低、不再口頭追問、不包圍孩子、給予柔軟的物理距離(例如一個角落、一張小沙發、一個能抱抱他的抱枕)。

舉例來說,當你家孩子情緒來襲時,你可以帶他到窗邊,讓他看雲、深呼吸。與其處罰他,不如「給他一個可以消化情緒的環境」,這比再多言語都來得有效。

4. 積極示範如何正向面對情緒

孩子不是靠說教長大,而是靠模仿來學習。我們希望孩子學會冷靜,那麼當他們情緒高漲時,最需要的不是「說教」,而是「示範」你怎麼處理壓力與情緒,孩子就在旁邊默默學著。

因此身為父母,我們必須「活出我們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」。這並不代表你得完美無瑕,而是在你情緒來的時候,願意示範如何冷靜下來、說出自己的感受、重新整理自己。

舉例來說,當你下班疲憊、孩子又在吵架,不妨先深呼吸、說:「我現在有點累,我需要五分鐘安靜一下,等我整理好心情再陪你們。」這就是一種示範。

孩子會學會:原來大人也會累,但可以這樣表達、不用吼。

孩子不是靠說教長大,而是靠模仿來學習。

當我的孩子一直生氣,何時該尋求專業協助?

有些孩子的情緒反應雖然劇烈,但仍屬正常範圍;然而,也有些情況顯示問題可能更為複雜,這時候就不是單靠爸媽的直覺與耐心可以解決了。

親子天下社群中心想提醒讀者,專業的協助不是無能的象徵,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。

當你發現孩子的憤怒來得又快又猛,而且難以平息、難以預測,甚至開始干擾到他的生活品質或與他人的關係時,就要提高警覺。例如,有些孩子動輒摔東西、打人,甚至自己撞牆或捏自己,這已經超出日常情緒範圍。也有些孩子在學校人際明顯受挫、老師反映情緒干擾學習,這都不是單靠親子溝通能改善的情況。

另外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情況,是孩子對於挫折極度敏感。明明只是玩具沒裝好、拼圖少一塊,他卻能大哭20分鐘,甚至餘悸猶存到晚上睡不著。如果你已經試過情緒圖卡、陪伴安撫、建立作息等多種方式,仍然成效有限,就可以考慮與心理師合作,一起幫孩子找到內在卡住的地方。

情緒管理不是天生的,是父母日積月累引導出來的能力。

專業人員可以針對孩子的情緒反應做全面評估,判斷是否有感覺統合困難、語言或發展遲緩、創傷經驗,甚至是家庭互動模式中存在的潛在問題。這不僅是幫助孩子,也是幫助家長自己重新找回信心與策略。

請記得尋求協助並不是失敗,而是成熟且有責任感的表現。這是一份「我願意了解你」的訊號,孩子會從你的行動中感受到深切的愛與支持

學會陪伴,是情緒教育的起點

走過一連串的理解與調整,你會發現:孩子不是不講理,而是他正需要你的引導,學會認識與接納自己的情緒。

孩子愛生氣或許不是他壞,也不是你教不好,而是因為他正處於學習情緒調節的階段。父母若能放下焦慮,以理解與同理為出發點,建立正確的情緒語言與教養方式,孩子不但會更穩定,也更懂得表達與尊重他人。請記住:情緒管理不是天生的,是父母日積月累引導出來的能力。

這一路的教養之旅,我們不是求完美,而是求「看見改變的可能」,若你能從今天開始,試著少一點命令、多一點理解,相信就已經走在教出情緒穩定孩子的路上了。

114/07文章分享請點我~孩子愛生氣怎麼辦?看懂小孩易怒原因與實用教養對策

114/06文章分享請點我~為什麼孩子會想「踩線」?建立規範的4大實用法則

114/05文章分享請點我~培養孩子做人做事10個關鍵能力,親子日常生活就能一起練的方法

114/04文章分享請點我~「含飯不吞」的孩子,爸媽該怎麼辦?

114/04文章分享請點我~ 孩子太愛講話,要教他説話看時機!

114/03文章分享請點我~孩子吵別再丟手機給他!研究:可能引發未來更嚴重行為問題

114/02文章分享請點我~孩子黏人愛討抱,解決分離焦慮的10種方法

114/01文章分享請點我~如何訓練孩子情緒不要一秒爆炸?三個高EQ溝通法

113/12文章分享請點我~孩子會亂罵人,別忽略情緒障礙

113/11文章分享請點我~琅琅上口抖音洗腦歌背後,有哪些須留意的事?

113/10文章分享請點我~美國疫後小烏龜潮:早療有效,但仍要持續觀察長

113/9文章分享請點我~新生兒音樂推薦指南:4種睡覺也可以聽的寶寶音樂推薦

113/8文章分享請點我~這樣做,孩子戒尿布更順利!醫師娘琦琦愛用法寶大公開

113年7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7歲以下新增「6次免費兒童發展篩檢」 攜帶物品、資格、醫療院所一次看

113年6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情緒沒有對錯,當孩子打人、咬人、愛發脾氣,大部分父母都做錯了!

113年5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孩子為什麼常常聽不到? 爸媽必知的聽知覺訓練

113年4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在家就能加強語言力的10個技巧

113年3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~3C用得少,幼兒語言發展愈成熟

113年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多給一點等待,讓孩子「逐漸成為」情緒穩定的小孩

113年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有自我價值感的孩子發展更好!3原則培養孩子正向人格,6種NG教養法別犯

1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小小孩講不聽、好難溝通?善用「我訊息」法,2歲也能超聽話!

1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等不得的Now世代怎麼教?八招讓孩子懂等待、更快樂

10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小孩易怒、易崩潰?大人要教他處理情緒的方法

9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如何教孩子自己穿襪子?學穿襪子技巧和居家小遊戲推薦
8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如何不對孩子發怒?

7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分離焦慮的五大類型

6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家有易崩潰孩子,留意10原則會更好帶

5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0~6個月寶寶,音樂活動怎麼玩?

4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如何戒尿布?原來提前「做功課」就可以順利超多喔~

3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「育」到麻煩不崩潰!十句話讓你與孩子共享溫馨親子情

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四種教養方式,哪種最成功?

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螢幕看太多,孩子這些能力變差!
1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提升孩子智力發展,閱讀能力是關鍵!

1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寶寶不睡覺、睡不好怎麼辦?

10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養兒育女最困難的地方:父母到底該「做多少」才夠?

9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提升孩子智力發展,閱讀能力是關鍵!

8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!

7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「天啊!我的孩子說髒話!」爸媽要怎麼教?

6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孩子不收玩具?不同年齡的收玩具訓練法

5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不要錯過幼兒喜愛做家事的時期,帶著幼兒「一起」做家事吧!

4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天氣冷容易感冒,不是衣服穿太少

3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別再怪孩子龜毛、難搞 看懂他的高敏感特質 

3 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 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,你可以怎麼做?   

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  健康的嬰兒通常餓了就會吃,別費力改變他的飲食模式

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 父母一定要鬆綁的吃飯規定

1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孩子「不願分享」不是自私!羅寶鴻:成人需釐清5觀念

1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降低觸覺敏感,觸覺刷真的有效嗎?

10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3件事刻意訓練,孩子缺乏安全感

09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  孩子哭鬧父母就買,玩沒兩下又不要!爸媽該怎麼辦?

08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如何不用大吼大叫,就能叫孩子聽話?

07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掌握小孩「臭奶呆」的黃金治療期,別讓口罩遮住學說話的機會

06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 想讓孩子優雅,教他「放低音量講話」

05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「孩子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」 醜爸:最真實的父母,就是最好的身教

04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 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,一個會管控自己情緒的人,通常也會教養出高EQ的孩子

03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 如何搞定「盧不停」的小孩?成為比他內心還篤定的大人

0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 孩子的責任感從3歲開始培養,別等到18歲再說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0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 寶寶沒有「七坐八爬」是發展有問題嗎?

1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 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,取代嚴厲和溺愛的教導

1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 陪孩子度過人生第一個叛逆期

10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  新手爸媽最常犯的3種錯誤抱法|護理師教你安全抱寶寶

9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    孩子「歡」的時候,同理但不處理

8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     治療兒童腸胃炎,比止吐止瀉更重要的事